陳啟田帶領村民管護黃柏,產出黃柏皮,助力增收。
(資料圖片)
“錢在黃柏不苦不得”。這句俗語是過去人們用中藥材黃柏的苦味來比喻若要收獲,首先得吃苦。近期,全州縣大西江鎮炎井村的村民也因種植黃柏而有了“甜收獲”。原來,該村村民采收的20余噸黃柏皮,因收購價格好,賣了120多萬元!這是過去十多年來從來沒有過的好事。而這個好事的發生,聽說有村里的致富帶頭人“老田”的一份大功勞。
近日,記者特意走進炎井村,訪一訪村民“老田”,聽他聊聊如何帶領村民過上“甜”生活的故事。
苦黃柏帶來甜收獲
“老田”實名陳啟田,在家小名叫“老田”,打小村民跟著叫習慣了,都稱他為“老田”。他是一位“60后”,曾擔任炎井村黨支部書記多年。也正因擔任村干部,他始終把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當作自己的責任。
大西江鎮炎井村位于群山環抱之中,長年云霧繚繞,森林覆蓋率達90%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,村民們就在山林中種植黃柏,總面積近1000畝。那時,黃柏皮的收購價并不高,大家對黃柏基本沒有管護,有的甚至將其砍了當柴燒。
十多年前,陳啟田開始擔任村干部。那時,經常做點藥材收購生意的他,意識到種植中藥材是一門很不錯的副業。也就是從那時開始,他鼓勵鄉親們把黃柏管護起來,“不管價錢好不好,把樹管好,總沒錯”。
2020年,黃柏皮的價格開始上漲,收購價達30元/公斤。不少聽了陳啟田的建議把黃柏管護起來的村民,嘗到了甜頭。這時,陳啟田“乘勝追擊”,號召更多村民行動起來,擴種黃柏,并加強對黃柏的管護。
在陳啟田的帶領下,村民們種植黃柏的熱情越來越高。截至目前,全村已種有黃柏4000多畝。最讓村民們興奮的是,今年端午節后,村民們開始剝黃柏皮曬干后售賣,賣出了60元/公斤的好價錢。
立秋后,全村的黃柏皮基本銷售完畢。村民王詩雨單是賣黃柏皮,就增收5萬多元。在炎井村,像王詩雨這樣因賣黃柏皮而增收5萬多元的村民,有十多戶。陳啟田算了算,他在全村收購干黃柏皮20多噸,總價120多萬元。炎井村共436戶1400多人,全村因銷售黃柏皮,人均增收800多元。
把綠葉子變成“金葉子”
炎井村山好水好,資源豐富,僅漫山遍野的野生茶樹就有4000多畝。10多年前,老田就把目光瞄準了野生茶樹,想把它們變成村民增收的一個產業。
2005年春,一個偶然的機會,老田結識了在全州縣經營茶葉生意的一位臺灣茶商,并盛情邀請他到炎井村考察。
“太好了,這正是我想要的茶葉!”當茶商品嘗炎井茶后,贊不絕口,并當即與老田簽訂茶葉供銷合作協議。在這位茶商的幫助下,老田建起了炎井村野生茶葉加工作坊。以往僅僅是村民自給自足的野生茶,從此走出深山。
雖然村里的野生茶開始走上市場,但是此次闖蕩并不順利。因對制茶工藝不熟,成品品質不高,野生茶的銷路并不好。為了破解這個難題,老田專程前往廣東等地考察,學習制茶工藝。
2017年,老田在村里建起了茶葉加工廠。2019年,他又成立茶葉合作社,邀請更多村民加入。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,如今,老田的茶葉加工廠早已建成了現代化茶廠,并以科技賦能全產業鏈。
野生茶產業紅火,村民的腰包也跟著鼓了不少。今年春茶季,老田收購村民們采摘的炎井野生鮮茶葉7萬多斤,制成干茶1.5萬余斤。此外,不少外地客商也紛紛前來搶購野生茶數萬斤??恐墒垡吧?,全村的鄉親們增收100多萬元。綠葉子,變成了金葉子。村民們都贊:老田,有兩把刷子。
堅持守護綠水青山
不論是發展黃柏種植,還是發展野生茶產業,老田在探尋致富路徑的同時,始終堅持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發展理念。這些年,他帶領村民們一起大力種植杉木、毛竹、油茶和“三木”藥材等經濟林木。現在炎井村僅“三木”藥材黃柏、厚樸和杜仲的種植面積就超過5000畝。
“這些經濟林木不僅是當地一道重要的生態屏障,也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和群眾增收致富的‘綠色銀行’。”老田言語樸實,道理卻很實在。
有了“綠色銀行”,加上發展旅游、水電站等收入,從2017年開始,炎井村集體經濟不再“空殼”。2022年,炎井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20萬元,全村人為之歡欣鼓舞。
由于工作成績突出,老田曾被評為全州縣“十佳村干部”。不過,2022年,老田主動請辭,目的是專心做好村里的野生茶產業。與此同時,老田繼續發揮老支書的號召力,帶領鄉親們嘗試栽培野生茶樹,擴大野生茶樹的生長面積。老田再次跟大家嘮叨:只有用心守護綠水青山,才能得到“金山銀山”,才能擁有更甜的生活。
現在的炎井村,小洋樓林立,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了小轎車。炎井村現任村委支書李姣告訴記者,過去的十多年間,老田為村里的發展進行了各種探索和實踐,帶領村民們闖出了不少致富新路子?!白鳛榇謇锏闹赂活I頭人,老田支書致富不忘鄉親,總是熱心地帶領大家一起闖一起干,我們村如今發展得好,他有很大的功勞!”老田說,看著鄉親們過上了甜生活,他這個老田“心里很甜”。
關鍵詞: